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综]我们城主冷艳高贵 > 第173章

第173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要是真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如同范蠡一样功成身退。

对于大臣来说简直就是最好的出路了。

至于叶孤城,虽然同样处在微妙的平衡之中却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未来。

实在不行,他可以回老家结婚啊!叶孤城:不……我没有……

吕氏春秋以毛笔工整地书写在雪白的大纸上,这是造纸坊的最新研究成果,可惜暂时还不能量产,考虑到吕氏春秋的重要性,就先给他们用了。

如果是下雨天,纸张可能比较受影响,但现在日日晴朗,这天气已经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倒不用担心下雨把雨打坏了。

对了,干旱!韩非不动神色地打量周围的秦国百姓。

今年的干旱并不仅仅在秦国内造成影响,山东六国也很久没有下过雨,从韩国出发一路到秦国,他特意绕路就为了看看其他国家有什么好的应对干旱的措施。

结果是韩非想多了,哪个国家都没有应对的措施,也并没有大型水利工程的存在,干旱已经影响了百姓的生活,而并不富庶的国家也没有足够的存粮给百姓食用,就算是开放粮仓所能救济的也只有一小部分的百姓,大部分人还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他终于发现了,秦国与之前其他国家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是精神气。

这里的百姓并没有受到干旱的折磨,即使同样缺少降水,但每个人都活得很有朝气。

这很奇怪,要是他没有记错,郑国渠就算是通水,也只能挽救之后的夏种,上一波粮食受到了影响,绝对不可能让秦国在征收赋税的前提下将百姓养得很好。

而秦法规定,不因为天气原因减少赋税,莫非是有了什么别的改变?

他随意找一个看上去挺好说话的老农提问,那人看见韩非的打扮当时了然地点点头道:“可是因为招贤令来的别国学子?”

韩非点头称是。

虽然原因稍微有点不同,但他能来秦国也确实是因为有找招贤令的存在。

秦人朴实,而且对这些外国人也没有什么偏见,甚至可以说是很有好感,毕竟现在对秦国起到好的改变的大臣水工,那都是别的国家的人。

他对韩非道:“赋税虽然没有减少,却推迟了?”

韩非道:“推迟?”

老农道:“今年不征收赋税,而将今年的量平摊到未来五年,我国的赋税比之山东六国本来就不算多,现在又有郑国渠可以保证每年丰收,五年还一年的赋税,这对我们来说并非难事。”

甚至可以说是十分轻松。

韩非恍然大悟,这真是好办法!

如果是非这年头的人,一听见这说法脑海中就会浮现分期付款的概念,但是在土地私有制才蓬勃兴起的战国末年,分期付款制度可以说是非常超前了,叶孤城才提出来的时候可是废了很大一番功夫才说明了不太会变通的秦国族老,当然还是因为有嬴政与吕不韦支持他最后才能通过。

不过因为新政实行的原因,朝廷上涌入了一大批很敢想并且勇于做的年轻人中年人,所以这概念才被提出来就被他们轻而易举地接受了,也没有耗费额外的力量。

韩非也连连点头,他已经看出了,这政策背后的巨大影响。

在同老农说完之后,他就将视线投到了吕氏春秋上。

因为吕氏春秋也就才写出来,所以目前只在秦国内流传,他可以说是最早看见吕氏春秋的外国学子了。

身为法家集大成的韩非对糅合各家学说没什么意见,因为他的学说本来就是从申不害的“术治”与商鞅的“法治”中提炼出来的。

韩非身上有许多头衔,比如说是道家最能继承老子学说,又或者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老师甚至还是儒家的大师,总而言之,他本人应该能算是各家的集合体了,正因为如此,吕不韦将百家学说汇聚于一本书中的行为并没有让他厌恶。

韩非想,如果吕氏春秋真的代表了秦国新政治,定然可以将秦国建设成一个更好的国家。

山东六国,绝不是秦国的对手。

韩非在心中叹了一口气,环境再严酷,形式再严峻,他也不能放弃啊。

毕竟,韩国是自己的母国,他是韩国的公子,保住自己的国家,可以说是他的责任与义务了。

他要好好想想办法,最起码,能够让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之中存活时间最长的一个。

如果那样的话,他也算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咸阳大市给了韩非足够的冲击,在短短几年之中,这座城市无论是经济也好,民生也好,都得到了足够的发展。

韩非可以说,这里的文化底蕴虽然没有山东六国深厚,却表现出了一种另类的勃勃生机。

超过六国指日可待。

在渭北视察过后自然就轮到了渭南。

韩非一过桥,就睁大了眼睛,可以说渭南给了他新的震撼。

山水风光与商业的完美结合,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来形容渭南。

考虑到这种先进的旅游业模式在遥远的春秋战国从来没有出现过,韩非看着渭南精致的建筑简直说不出话来。

不用怀疑,这里的房子和秦国传统的房屋一点都不一样,不仅如此,还有没有山东六国任何一个国家的痕迹。

建筑堪称巧夺天工,远远超于这个时代的设计。

但无疑,这里的建筑是美的。

西门吹雪:……

深藏功与名。

渭南的建筑设计虽然是叶孤城送上去的,但大部分都是由西门吹雪完成。

无论是西门吹雪还是叶孤城都是当贵族养大的,也就是说他们同江湖浪子不一样,会许多十分风雅的技艺。

丹青。

西门吹雪可以说是非常擅长作画了。

感谢中古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西门吹雪画出图之后,工匠就能自寻华点,将房屋制造出来。

毕竟是能够完成秦始皇陵如此庞大工程的工匠,制造房屋对他们来说不是小菜一碟?

有人看见韩非做学子打扮,还非常热心地对他指道:“那就是灞下学宫。”

灞下学宫?

他心头一动。

从稷下学宫出来的韩非可以说是对灞下学宫向往已久了,特别在知道他的老师荀子接受了灞下学宫的邀请到了秦国之后。

最开始,所有人都以为秦国这样的文化荒漠是邀请不到有名的学者的,他们这里只适合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单纯的学者并不适应在这里生根发展。

因为文化底蕴。

秦国缺少文化底蕴。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也不知道秦国给各国的大师灌了什么**汤,竟然都接二连三一个个到秦国去了,不仅如此,韩非还听说过,灞下学宫并不是以法家学说为主,而是法、儒、道三家并行。

韩非本人就是法儒道三家的结合体,没有人比他更加好奇现在灞下学宫的运行模式了。

但是要怎么才能进去?

他有些犯难,要知道,稷下学宫是不允许外人随意进入的,只有学宫中的学子才能出入,有士兵在门口严格把守,只有出示了身为学子拥有的腰牌才能进去。

这是不是代表着,他也没办法进灞下学宫?

因为长时间站在门口发呆,他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负责灞下学宫安全的侍卫走近他,很客气地问道:“你有什么事?”

态度可以说是非常之好了。

韩非道:“我想进去看看。”

他说话很慢,为了让自己不结巴。

韩非是个非常心高气傲的人,结巴对他来说是很大的缺陷,在外人面前,他就更不想表达出自己有这一缺陷。

侍卫当然没有发现问题,他看看韩非道:“阁下不是灞下学宫的学子?”

韩非摇摇头,心想莫不是自己就要被赶走了?

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侍卫竟然对他道:“请阁下跟我来。”

韩非一头雾水。

然后他就被带到了一个类似于售票处的地方,当然,并没有真的要韩非钱。

那侍卫说明之后帮他领了一块腰牌,当然,和灞下学宫内的学子并不一样。

他道:“将这腰牌拴在腰间便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